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学校简介
二、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在校生情况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
(一)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学条件建设
四、本科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三)教材建设
(四)实践教学建设
(五)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七)教学改革与研究
(八)本科生国际交流
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状况
六、质量保障及监控措施实施情况
(一)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三)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七、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
(二)考取研究生情况
(三)学生就业情况
(四)学科竞赛及科研立项
(五)校园文化及第二课堂建设
(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四)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五)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六)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学校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校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市,地处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占地面积1100亩。
学校现设哲学系、思政教研部、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经济管理学院、音乐系、美术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体育系等院系部。现有6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工商管理、制药工程等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教学实践基地219个,多媒体教室134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5828个,教学用计算机623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5千多万元。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太白县太白中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华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标准体育场和体育馆等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齐全。
近年来,学校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学分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百门重点课程建设(其中《电路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地理》为陕西省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子拖动》、《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法理学》、《政治学原理》、《数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文学概论》、《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地理课程”、“化学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和“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政治学课程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化学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陕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1年5月,学校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筹建宝鸡大学签字仪式,全面启动了宝鸡大学筹建工作。2013年7月,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6月,学校又获得了教育、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涵盖15个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谱写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使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二、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立足宝鸡,服务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64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17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47个。哲学类专业1个、经济学类专业1个、法学类专业1个、教育学类专业6个、文学类专业4个、历史学类专业1个、理学类专业8个、工学类专业23个、管理学类专业8个、艺术学类专业11个。
表1: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本科在校生情况
截止2014年底,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21843人。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4年,今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本科生4703名,实际录取4792名,其中文史类、理工类在陕西省最低录取分均超出省控线24分,理工类录取线创历年新高,省外考生一志愿报考率大幅提高,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明显提高。专升本录取新生644名,全校共计录取新生5436名。
表2. 2014年在陕各本科专业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科类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哲学 |
文史 |
525 |
516 |
520 |
法学 |
文史 |
546 |
516 |
521.2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史 |
543 |
516 |
521.8 |
教育学 |
文史 |
539 |
521 |
526.1 |
学前教育 |
文史 |
546 |
516 |
520.7 |
汉语言文学 |
文史 |
547 |
526 |
530.7 |
英语 |
文史 |
546 |
516 |
521.8 |
新闻学 |
文史 |
528 |
516 |
522 |
广告学 |
文史 |
533 |
516 |
522.1 |
历史学 |
文史 |
542 |
517 |
522.9 |
工商管理 |
文史 |
534 |
520 |
525.4 |
市场营销 |
文史 |
532 |
516 |
520.7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史 |
533 |
516 |
520.6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史 |
534 |
516 |
521.2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史 |
532 |
516 |
520.9 |
行政管理 |
文史 |
530 |
516 |
521 |
旅游管理 |
文史 |
528 |
516 |
520.2 |
教育技术学 |
理工 |
497 |
476 |
480.8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518 |
483 |
488.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487 |
476 |
479.7 |
物理学 |
理工 |
494 |
476 |
480.1 |
化学 |
理工 |
508 |
481 |
486.6 |
应用化学 |
理工 |
491 |
476 |
480.3 |
地理科学类 |
理工 |
501 |
476 |
479.7 |
应用心理学 |
理工 |
486 |
476 |
479.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500 |
480 |
482.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488 |
476 |
479.2 |
工业设计 |
理工 |
503 |
476 |
479.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496 |
476 |
479.9 |
材料化学 |
理工 |
492 |
476 |
480.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495 |
478 |
481.8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489 |
477 |
48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486 |
476 |
479.4 |
通信工程 |
理工 |
495 |
476 |
480.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496 |
476 |
479.9 |
自动化 |
理工 |
483 |
476 |
478.6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理工 |
504 |
477 |
482.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490 |
476 |
479.7 |
软件工程 |
理工 |
495 |
476 |
479.7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496 |
476 |
480.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493 |
476 |
480.8 |
测绘工程 |
理工 |
484 |
476 |
479.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498 |
477 |
480.9 |
制药工程 |
理工 |
496 |
480 |
483.3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 |
489 |
476 |
480.9 |
环境工程 |
理工 |
492 |
476 |
481.1 |
经济学 |
理工 |
491 |
480 |
483.2 |
英语 |
理工 |
495 |
476 |
483.2 |
产品设计 |
理工 |
488 |
476 |
479.8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 |
484 |
476 |
479.2 |
统计学 |
理工 |
493 |
476 |
479.5 |
会计学 |
理工 |
497 |
482 |
485.3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
(一)教师队伍建设
截止2014年底,学校专任教师1115人,外聘、返聘教师256人,生师比17.89。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74人,占教师总数的33.54%。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40人,占教师总数的66.36%。35岁以下青年教师5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1%,36至45岁之间的教师3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6%,46岁以上教师2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30%,中青年教师占到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81.7%,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主体,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
表3:教师职称结构
2014年,学校在进行全面考评的基础上,引进博士8名,另有18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总人数达到112人,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共有8名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25名教师取得副高级职称,学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始终把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作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实做细,积极为广大教师做好攻读硕博士相关政策咨询和解读工作。积极构建服务教师攻读硕博士“绿色通道”,充分体现“窗口单位”的服务特点。全年共委托培养17名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做博士后。组织开展了高层次人才第三批考核和第九批选拔工作,目前,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66人。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完善相关制度,科学制定中心建设目标计划,规划教师职业发展,有效推进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为开展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和服务奠定了基础,不断促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2014年,组织41名2013年新进教师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并办理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组织51名新进教师参加了共计10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参加了全省统一考试;组织全校专业技术人员780余人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为全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提供了必要条件。2014年我校教师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回国2人,自费留学博士出国1人;自费留学硕士回国1人;外语系12名教师赴我校友好院校美国路易斯安娜学院参加为期3周的英语教学法培训。贯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促进青年教师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师德管理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外出进修和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我校李全武教授、王卫强教授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赵天绪教授被评为第八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李剑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吴毅教授荣获“2014年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王富平教授荣获“2014年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学校举行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举办教学技能培训报告会和示范教学活动,有效强化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学条件建设
1.教学经费投入
2014年,学校经费总支出35402万元,教育事业支出为17585万元,占总支出的50%,呈现良性增长态势。教育事业支出年生均额8050.63元,基本实现了稳定增长。
2.教学设备建设
截止2014年底,有实验室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全院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23055台,合计17317.92万元。教学科研用计算机7022台;多媒体教室125个,座位数15828个;语音实验室13个,座位数882个。本年度实验室建设共投入经费4300多万元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与实验室的建设,新增4064台(件)仪器设备。另外,投入近350万元对全校125套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改造,投入175万元建设了新老校区两个图书馆无线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投入近150万元为化工、地环、文传三个学院研究生教室配置了教学设备,投资90万元改造了校园网核心机房,投入近650万元为建设了校园一卡通及数据中心信息平台等。
3.图书资料建设
学校已形成文、理、工、管、艺术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兼备的馆藏体系和信息资源的文献保障体系,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支持。2014年全年图书建设经费220万元,购置电子图书50万册,采购新书37650册,编目加工图书14890册,加工光盘818张,装订期刊1793册,完成年生均新增图书1.8册采购工作。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突出重点的原则采购图书,着力采购近两年内出版的精品图书,不断改善馆藏结构和水平。以购买、免费试用、挂靠利用等方式,2014年底电子资源达到124种,电子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全年阅读量达120万人次。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有进展,安装160台电脑,免费开放新老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安装了无线网络,实现了WIFI全馆覆盖;新馆2楼大厅、老馆1楼大厅安装歌德电子借阅机,便利了师生手机下载、阅读;建立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图书信息查询、图书续借、馆情推送等电子服务。在服务方面,延长读书馆工作时间,增加本科生借书册数到10本;全面开放工作区域,老校区自习座位达到了3000多个,全年自习室、自修区座位满座率在70%以上;成立图书馆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和图书馆读者协会,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初步实现了自理与自律。
院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图书资料室,为师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4. 校园网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为了方便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学校通过修改学生计费策略,控制网络流量滥用,将学生用于学习的每月2G免费流量增加到每月5G,有效提高了校园网出口带宽利用率。完成核心机房改造,和校园一卡通项目的改造和数据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完成新老校区图书馆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网络开户8335人次;完成了自助式网络软件视频学习平台的搭建测试工作。
5.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
学校现有塑胶田径运动场2个,有1个运动场、1个球类训练馆、篮球场、排球场和室内训练房等运动场所。体育场馆均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能够承担国内部分高水平比赛。
四、本科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2014年,编制完成了学校《中期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2014—2016)》。学校新增统计学、会计学和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到6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等3个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50个。“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试点建设地理科学实验班,着手开展专业建设评估。
为切实加快我校工科专业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工科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工科专业建设,学校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重内涵、抓教研、促教改、提质量”为主线,培育和强化工科教育特色,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工科专业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促进工科专业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召开工科专业研讨会,就进一步修订完善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时间等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24个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目前加快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工科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校工科专业发展。
(二)课程建设
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带动工程,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对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完成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型升级任务,成功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现代汉语》、《法理学》、《政治学原理》、《数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文学概论》、《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开展首批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评选立项工作,共评选出《自动控制原理》等8门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对第五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进行评估验收及评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选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4门优秀课程,评定《新闻学概论》等19门合格课程;开展第六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评选立项工作,立项建设《中国哲学史》等20门校级重点课程。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共享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丰富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学校引进了《创新创业领导力》等15门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三)教材建设
学校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严格教材选用标准,规定各专业所开课程,要全部选用部颁或省颁优秀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新教材,规范教材选用程序,确保教材选用质量。特别是对使用的境外引进教材严格审查,确保所使用教材均为国内出版社引进版权国内出版教材。建立了动态教材样本库,对样本库中5000余册实体样本教材和电子版教材目录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为全校师生选用教材提供最新的参考样本。
(四)实践教学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切实开展各类见习、实习、实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截止2014年底,聘请兼职教授11名,副教授419名,副研究员281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23个,其中2014年新增实践基地12个(见表2),各专业均有稳固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良好,经费充裕,措施完善,成效显著。2014年,组织召开了第十四届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会议。院系设立实践教学中心,实施技能培训各类工程,加强实践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化、专业化指导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表4.新增实践基地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基地名称 |
基地所在地 |
1 |
泾阳口镇中学 |
咸阳市 |
2 |
眉县横渠中学 |
宝鸡市 |
3 |
宝鸡技师学院 |
宝鸡市 |
4 |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咸阳市 |
5 |
陇县天成镇九年制学校 |
宝鸡市 |
6 |
泾阳云阳镇中学 |
咸阳市 |
7 |
慕仪中学 |
宝鸡市 |
8 |
宝鸡市虹宇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
宝鸡市 |
9 |
泾阳蒋路中学 |
咸阳市 |
10 |
眉县马家镇中学 |
宝鸡市 |
11 |
金台区阳光阶梯幼儿园 |
宝鸡市 |
12 |
宝鸡市金信安水务有限公司 |
宝鸡市 |
(五)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整体选题比较科学,过程规范,总体质量良好。对各院系推荐的259篇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取消了39篇毕业论文(设计)优秀资格。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2014年,为深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由副校长傅志军带队,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先后两次赴浙江和吉林的五个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了解相关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卓越教师计划实施情况、实践教学运行与改革、校企(地)合作等方面内容。政法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始试点建设地理科学实验班,着手开展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建设。
(七)教学改革与研究
组织召开2013年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开题报告会,三个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顺利开题并开展了中期检查;开展了第十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出台《宝鸡文理学院关于深化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开展工科专业优秀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评选;化学、地理、历史、物理、计算机五个学科申报的9个课题入选省大学与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春笋计划”项目2014—2015年度研究课题;5名教师入选 “春笋计划”课题研究项目2014—2015年度高校指导专家;遴选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启动“卓越教师”实验班工作;总结化学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在地理与环境学院试行地理科学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
以教研室为单位,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确保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效。
(八)本科生对外交流
2014年共有19名学生参加赴美交流学习、“2+2”和“1+2+1”双学位项目;12名大学生参加了赴美带薪实习项目;15名师生代表团赴西安参加了主题为“传承友谊,共创未来”的中韩青年论坛;4名学生赴韩国参加暑期游学活动。
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状况
学校加强对质量工程项目的检查指导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实施与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本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2014年学校顺利获批多项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政治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现代汉语”、“法理学”、“政治学原理”、“数学分析”、“文学概论”、“有机化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至此,学校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2个。
六、质量保障及监控措施实施情况
(一)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校党委进一步凸显教学中心地位,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定期听取教学工作汇报,研究教学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坚持校领导联系系(部)制度,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听课等活动,听取师生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服务教学意识,端正服务教学态度,履行服务教学职责,提高服务教学能力。牢固树立师生为本、服务至上、和谐发展的理念,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学中心地位落到了实处。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断健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一是继续实施和完善“九坚持三例会”制度,通过落实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学工作例会等制度,强化教学运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二是通过开展“三评(自我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继续实施和完善学校、教学督导和院系三级巡考制度,促进良好考风学风建设;四是通过强化学生学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学业警示及留级处理等工作,实行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制度,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严格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查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和保障,有效提升了我校教学管理与运行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学校共聘任10名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聘任70名学生信息员,细化督导工作,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三)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014年,学校制定或修订出台了《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宝鸡文理学院实习管理规程》,修订《宝鸡文理学院教学奖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宝鸡文理学院学生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处理办法(修订稿)》、《宝鸡文理学院考场规则(修订稿)》、《宝鸡文理学院监考教师守则(修订稿)》等教学管理制度,并根据教学需要,着手修订完善《宝鸡文理学院教学工作规程》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教学工作科学运行。
七、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
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5135人(含专升本566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我校有关规定,全校共有5060人毕业,75人结业,毕业率为98.5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宝鸡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授予5018人授予学士学位,免授学士学位117人,学位授予率为97.72%。
表5:近三年学位授予率
(二)考取研究生情况
2014年,我校5135名本科毕业生中,有402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哲学系哲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63人,考取研究生35人,录取率为55.55%;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30人,考取研究生15人,录取率为50%;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73人,考取研究生32人,录取率为43.83%(见表3)。
表6:近三年考研录取人数
表7:2014年考研录取率前十专业
表8. 2014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院系 |
专业 |
人数 |
合计 |
文传院 |
汉语言文学 |
21 |
21 |
化工院 |
化学 |
3 |
70 |
应用化学 |
32 |
制药工程 |
15 |
材料化学 |
1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地环院 |
地理科学 |
21 |
35 |
环境工程 |
9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5 |
哲学系 |
哲学 |
35 |
35 |
政法系 |
思想政治教育 |
9 |
15 |
行政管理 |
1 |
法学 |
5 |
教育系 |
教育学 |
10 |
20 |
学前教育 |
6 |
教育技术学 |
2 |
艺术教育 |
1 |
应用心理学 |
1 |
外语系 |
英语 |
38 |
38 |
历史系 |
历史学 |
3 |
10 |
旅游管理 |
7 |
经管系 |
工商管理 |
2 |
4 |
经济学 |
1 |
人力资源管理 |
1 |
音乐系 |
音乐学 |
1 |
1 |
美术系 |
美术学 |
5 |
8 |
艺术设计 |
3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0 |
2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6 |
物理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0 |
3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 |
物理学 |
18 |
机电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6 |
38 |
工业设计 |
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 |
电气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2 |
21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通信工程 |
1 |
自动化 |
5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 |
14 |
软件工程 |
6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7 |
7 |
总计 |
402 |
(三)学生就业情况
2014届本科毕业生513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7.49%,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止到2014年12月10日,全校本科生就业4710人,就业率为91.72%(见表4)。 5868名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努力优化服务,切实加强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学校举办校园大型招聘会3场。累计邀请全国820余家单位来校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参加学生12000余人次。提供的招聘岗位和信息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表9. 2014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院系 |
专业 |
总人数 |
待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各专业就业率 |
各院系总人数 |
各院系就业人数 |
综合就业率 |
哲学系 |
哲学 |
63 |
1 |
62 |
98.41% |
63 |
62 |
98.41%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58 |
1 |
57 |
98.28% |
58 |
57 |
98.28%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5 |
4 |
101 |
96.19% |
185 |
181 |
97.84% |
软件工程 |
80 |
|
80 |
100.00%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97 |
4 |
93 |
95.88% |
476 |
455 |
95.59% |
广告学 |
44 |
|
44 |
100.00% |
汉语言文学 |
290 |
14 |
276 |
95.17% |
新闻学 |
45 |
3 |
42 |
93.33% |
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70 |
1 |
69 |
98.57% |
492 |
467 |
94.92% |
教育学 |
92 |
11 |
81 |
88.04% |
学前教育 |
155 |
2 |
153 |
98.71% |
艺术教育 |
126 |
9 |
117 |
92.86% |
应用心理学 |
49 |
2 |
47 |
95.92% |
外国语言文学系 |
英语 |
312 |
19 |
293 |
93.91% |
312 |
293 |
93.91% |
音乐系 |
舞蹈学 |
26 |
1 |
25 |
96.15% |
177 |
164 |
92.66% |
音乐学 |
151 |
12 |
139 |
92.05% |
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4 |
9 |
75 |
89.29% |
266 |
246 |
92.4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 |
1 |
30 |
96.7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77 |
3 |
74 |
96.10% |
物理学 |
74 |
7 |
67 |
90.54%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91 |
3 |
88 |
96.70% |
279 |
258 |
92.47% |
经济学 |
47 |
6 |
41 |
87.23% |
人力资源管理 |
110 |
6 |
104 |
94.55% |
市场营销 |
31 |
6 |
25 |
80.65% |
化学化工学院 |
材料化学 |
39 |
5 |
34 |
87.18% |
358 |
331 |
92.46% |
化学 |
94 |
8 |
86 |
91.4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22 |
8 |
114 |
93.44% |
应用化学 |
73 |
2 |
71 |
97.26% |
制药工程 |
30 |
4 |
26 |
86.67% |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
历史学 |
81 |
8 |
73 |
90.12% |
218 |
201 |
92.20% |
旅游管理 |
137 |
9 |
128 |
93.43%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239 |
20 |
219 |
91.63% |
558 |
512 |
91.76% |
艺术设计 |
319 |
26 |
293 |
91.85% |
政法学院 |
法学 |
79 |
8 |
71 |
89.87% |
244 |
219 |
89.75% |
公共事业管理 |
41 |
6 |
35 |
85.37% |
思想政治教育 |
80 |
9 |
71 |
88.75% |
行政管理 |
44 |
2 |
42 |
95.45% |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25 |
27 |
198 |
88.00% |
412 |
367 |
89.08% |
电子信息工程 |
82 |
5 |
77 |
93.90% |
通信工程 |
53 |
2 |
51 |
96.23% |
自动化 |
52 |
11 |
41 |
78.85% |
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4 |
9 |
75 |
89.29% |
514 |
455 |
88.52% |
工业设计 |
47 |
7 |
40 |
85.1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83 |
43 |
340 |
88.77%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40 |
20 |
120 |
85.71% |
222 |
189 |
85.1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2 |
13 |
69 |
84.15% |
地理与环境学院 |
地理科学 |
145 |
14 |
131 |
90.34% |
301 |
253 |
84.05% |
给水排水工程 |
37 |
4 |
33 |
89.19% |
环境工程 |
73 |
20 |
53 |
72.60%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46 |
10 |
36 |
78.26% |
汇 总 |
5135 |
425 |
4710 |
|
91.72% |
表10:2014年就业率前十专业
(四)学科竞赛及科研立项
学校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通过学科专业竞赛的开展,以赛促练,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组织学生参加了10余项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等次奖14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49项,三等奖78项);举办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校级学科竞赛11项,参与学生人数2056人;各院系组织和举办专业相关各类学科竞赛20余项。
2014年,完成2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工作,新获批9项国家级“大创项目”、 30项省级“大创项目”,学校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学校给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按1:2给予配套经费支助。
表11.2014年度省级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比赛名称 |
获奖名次 |
1 |
国际2014年大学生数学建模 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国际:一等奖1项 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优秀组织奖1项 全国:二等奖1项 |
2 |
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竞赛 |
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 |
3 |
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 |
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 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4 |
2014年“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
省级:高校组三等奖1项、最佳组织奖1项 |
5 |
中央电视台2014“希望之星”风采大赛 |
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优秀组织奖1项 |
6 |
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2项 |
7 |
首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
省级:三等奖3项 |
8 |
大学生德州仪器(TI)杯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 |
省级:三等奖1项 |
9 |
全国首届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
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10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
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指导教师1项 |
11 |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
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12 |
全国大学生CAD竞赛 |
全国:三等奖2项 |
13 |
2014年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 |
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
14 |
大学生体育舞蹈暨健身交谊舞锦标赛 |
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体育道德风尚奖1项 |
15 |
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应用技能大赛 |
全国:三等奖1项。 |
16 |
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 |
全国:三等奖1项。 |
合 计 |
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61项、优秀组织奖3项、体育道德风尚奖1项。 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国际:一等奖1项。 |
(五)校园文化及第二课堂建设
深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各级学生组织开展有利学生自身发展的各类校园文体活动,鼓励扶持各基层团组织,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了第二十四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10余支队伍参加陕西省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竞赛活动并取得较为优异成绩;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校园文体活动;选送学生作品在宝鸡市“微电影大赛”和“中国西部电影节”等活动中,成绩突出;举办了2014年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参与人数累计30000余人次;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艺术团的影响力,做好大学生艺术团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成为我校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完成15余场全校性大型文艺演出任务,扩大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了第十四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2014年,我校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85%以上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91.2%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质量给予了满意评价,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具有“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的特点,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流向和行业流向符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符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导向。
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在学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总要求下,要按照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全面质量意识,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生师比过高,尚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的需求的需求,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进一步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要积极探索建立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落实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巩固已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按照“共促双赢”原则,扩大实践教学基地数量;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保证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四)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针对我校专业设置现状和各专业建设发展实际,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妥善处理好工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与各院系专业性质、专业数量、专业教学需求比及学生数量之间不合理等问题,全校合理协调配置教学资源协,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
(五)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按照“稳控规模,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强化特色,提升质量”的基本要求,开展专业评估与摸底,对学生报考率低、就业率低、供过于求的专业,实行减招、隔(年)招或停招,及时淘汰。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适应行业产业结构需求的专业结构。
(六)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梳理,及时废止陈旧且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标准体系,要重视新生入学后综合素质和学业发展基本情况的评估。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附件2 陕西高等学校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支撑数据表
学校: 宝鸡文理学院 填报时间:2015年12月
填报内容 |
2013年 |
2014年 |
备注 |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
本科生 |
21680 |
21843 |
|
硕士生 |
12 |
55 |
|
博士生 |
|
|
|
毕业生 |
当年应届本科生人数 |
4233 |
5135 |
|
当年应届本科生毕业人数 |
4190 |
5060 |
|
当年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人数 |
4166 |
5018 |
|
当年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人数 |
4013 |
4710 |
|
当年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人数 |
325 |
395 |
|
本科生获省级及以上课外竞赛奖励项目数 |
135 |
149 |
|
本科生获省级及以上课外竞赛奖励人次数 |
161 |
243 |
|
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
91.69 |
0 |
2014年未体测 |
学生学习满意度 |
98.16% |
98.1% |
学生评教结果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
91% |
90% |
毕业生签约率结果 |
教 师 数 量 与 结 构 |
教师总数量 |
1260 |
1243 |
含外聘教师的教师折合数 |
职称 结构 |
正高级职称人数 |
122 |
118 |
|
副高级职称人数 |
256 |
256 |
|
中级职称人数 |
496 |
631 |
|
初级职称人数 |
248 |
110 |
含未定职10人 |
年龄 结构 |
35岁以下教师人数 |
587 |
581 |
|
36-45岁教师人数 |
330 |
330 |
|
46岁以上教师人数 |
205 |
204 |
|
学历 结构 |
博士学历教师人数 |
86 |
112 |
|
硕士学历教师人数 |
646 |
628 |
|
本科教师人数 |
390 |
375 |
|
专科及以下教师人数 |
0 |
0 |
|
专 业 数 量 |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 |
61 |
64 |
|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
61 |
63 |
|
当年新增专业数 |
2 |
3 |
2014年新增专业名称:会计学、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 |
当年停招专业总数 |
3 |
1 |
2014年停招专业名称:艺术教育 |
填报内容 |
2013年 |
2014年 |
备注 |
课程 |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
2527 |
2477 |
|
必修课门数 |
1880 |
1742 |
|
选修课门数 |
647 |
735 |
|
课程门次总数 |
5050 |
5315 |
|
教授授课情况 |
教授总人数 |
122 |
118 |
|
在岗教授人数 |
122 |
118 |
|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人数 |
120 |
93 |
|
教授独立讲授的课程门次总数 |
224 |
197 |
|
合代课中教授承担的课程门次总数 |
84 |
23.92 |
|
仪器设备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
总值 |
13321.99 |
15397.77 |
|
生均 |
0.58838 |
0.692551 |
|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
1332.78 |
1450.72 |
|
图书 |
总册数 |
2281900 |
23718000 |
|
生均册数 |
100.78 |
106.68 |
|
电子图书种数 |
315000 |
500000 |
|
电子期刊种数 |
166500 |
216741 |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总面积 |
318957 |
228711 |
|
生均面积 |
14.23 |
10.44 |
|
实验室总面积 |
49864 |
49864 |
实验室面积为实际使用面积 |
生均实验室面积 |
2.3 |
2.28 |
|
经费投入 |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 |
0.1582 |
0.1568 |
|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
4791.75 |
4476 |
|
本科实验经费 (万元) |
总值 |
58 |
88 |
|
生均 |
0.0026 |
0.0040 |
本科实习经费 (万元) |
总值 |
367 |
346 |
|
生均 |
0.0169 |
0.0158 |
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 |
1 |
|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量 |
1 |
2 |
|
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个数 |
1 |
2 |
|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 |
2 |
9 |
含新获批和升级改造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量 |
1 |
2 |
新获批 |
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 |
1 |
1 |
新获批 |
|
|
|
|
|
|
|
|
|
|
|
填报内容 |
2013年 |
2014年 |
备注 |
学 生 毕 业 要 求 的 总 学 分 数 |
哲学 |
179 |
179 |
|
经济学 |
185 |
185 |
|
法学 |
191.5 |
191.5 |
|
教育学 |
173 |
173 |
|
文学 |
173.5 |
173.5 |
|
历史学 |
193.5 |
193.5 |
|
理学 |
198 |
198 |
|
工学 |
198 |
198 |
|
农学 |
|
|
|
医学 |
|
|
|
军事学 |
|
|
|
管理学 |
185 |
185 |
|
艺术学 |
174.5 |
174.5 |
|
学 生 毕 业 要 求 的 实 践 学 分 总 数 |
哲学 |
16 |
16 |
|
经济学 |
38 |
38 |
|
法学 |
16 |
16 |
|
教育学 |
26.5 |
26.5 |
|
文学 |
16 |
16 |
|
历史学 |
16 |
16 |
|
理学 |
26.5 |
26.5 |
|
工学 |
29 |
29 |
|
农学 |
|
|
|
医学 |
|
|
|
军事学 |
|
|
|
管理学 |
16 |
16 |
|
艺术学 |
25 |
25 |
|
学生 毕业 要求 的选 修课 学分 总数 |
哲学 |
34 |
34 |
|
经济学 |
20 |
20 |
|
法学 |
32 |
32 |
|
教育学 |
27.5 |
27.5 |
|
文学 |
33 |
33 |
|
历史学 |
32 |
32 |
|
理学 |
31.5 |
31.5 |
|
工学 |
35 |
35 |
|
农学 |
|
|
|
医学 |
|
|
|
军事学 |
|
|
|
管理学 |
32 |
32 |
|
艺术学 |
17 |
17 |
|
注:1.数据的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
知》教发[2004]2号文件;
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此项数据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是指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上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3.学生学习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两项数据本次可视本校此项工作基础酌情公
布。
4.课程门次总数按全年课头总数计算;
5.合代课中教授承担的课程门次总数: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课程,教授承担的门次数计为教授承担的学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