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信息公开网
 首页 | 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 | 财务资产及收费 | 人事师资 | 教学质量 | 学生管理服务 | 学风建设 | 学位学科 | 对外交流与合作 | 其他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基本信息>>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正文
宝鸡文理学院“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2015-12-20 11:45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期间,我院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省教委“九五”规划要求,按照“三为主、三服务”的办学思想,走扩大内涵发展的道路,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院“九五”期间的各项任务,使我院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有了长足发展,并在提高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学院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就业学生散布全国。我院1995年全日制在校学生数2581人,其中专科生112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己增加到5800人,其中本科生5200人,占学生总数比例从1995年的43%提高到现在的  90%,新建了机械等13个本科专业(含4个本科班)。今年,我院已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区)招生。成人教育在册学生数已达1358人;并且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联合开办了哲学等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进修班。“九五”期间,我院共为社会培养了4460名合格的本。专科建设人才,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辐射全国。

2.深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并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和办法;建设了第一批院级优秀课程;确立了31项院教改项目,争取了5项由我院主持的省级教改课题,参与了6项省级教改项目;共评选出31项院级教学成果奖;获5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54个;新建了四个多媒体教室;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3.人事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收入大幅度上升。我院教师人数从1995年的324人上升到现在的362人,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的比例相对稳定。实施了“百名人才”工程。在院内分配制度上,大幅度提高一线教师的实际收入。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积极争取高级职务限额,使高职比由1995年的15%上升到32%。五年来,我院共有4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4.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成果显著。“九五”期间,我院科研经费累计近300万元,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和“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基地”被省教委列入候选建设基地。共获得各级各类政府科研成果奖励76项,评选奖励了68项院级科研成果奖,颁发了165项科研单项奖。发表论文9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0余部。

   5.学报公开发行,刊物质量上档次、上水平。继我院自然科学版学报1995年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行后,1998年我院社会科学版学报也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行。1999年《西部论坛》杂志正式创刊。

6.教学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水平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通过世行贷款,教学仪器设备共增加了上千台件,价值近千万元人民币,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价值47万元,是建院以来增加最多的五年。新建实验室11个,语言实验室3个,计算机房7个。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教委的金工实习评估和省教委的基础课实验室评估。

7.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管理开始步入现代化。图书资料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完成了图书馆楼室内软层工程。增加藏书面积400多平方米;增加阅览座位1460个;增加图书3石万册;还增加了一套价值5万美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编目、检索、借阅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实行了开架借阅、电脑服务,提高了图书资料借阅率。“九五”期问完成投资100多万元。

   8.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年来,共新建校舍34536平方米,其中大学部教学用房4865平方米,中小学教学用房4170平方米,学生公寓5937平方米,教工住宅18604平方米,扩建学生食堂 960平方米。占建校25年来建筑总面积(111412平方米)的31%。

   9.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效益显著。我院总收入从1995年的1278万元上升到今年的四千万元。在经费使用上,加大了财务管理力度,建立了财务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我院连续3年在省属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考核中成绩优异。

   10.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累累。五年来,我院坚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精神,扎扎实实做好“三进”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社会实践,切实加强了以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996年荣获省教育系统首批文明校园和宝鸡市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1998年又连续两年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的复查验收,继续保持“文明校园”荣誉。

   二、2001年至 2015年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以适度规模求效益,以鲜明特色求地位。

     (二)学院定位和奋斗目标

   1.学院定位: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全国,使学院成为陕西西部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奋斗目标: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师为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综合大学。

     (三)办学模式

到2015年,学院形成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以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两翼,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的办学模式。

     (四)发展目标体系:

   l.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职教、成教及各类学生5000人,并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

   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职教、成教及各类学生8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人左右。力争实现在全国招生。

   2.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005年,本科专业数力争达到35个,年均增加 3个。建成2个以上在省内有优势、有影响的专业。

   2015年,本科专业数48个,年均增加l.3个。建成6个以上在省内有优势、有影响的专业。

   2005年,建设院级优秀课程100门以上。

   3.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期间,我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居全省同类院校的中上水平,到2005年,居同类院校前列。具体衡量指标为:教学评估情况,课程统考、竞赛名次,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达标率,科研情况和动手、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状况等。

   4.硕士、博士点。

   2002年,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3个硕士点;

   2015年,力争有10个以上的硕士点,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5.科研

  “十五”期间,组建5~8个研究所,形成3个以上在国内具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建设2个以上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2个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力争建成一个中间试验基地,策划实施1—2项产业化项目,争取国家级课题5项,15—20项省级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00篇左右,力争《SCI》(《EI》、《ISTP》)索引15篇,争取校外科研经费 300万元以上。

   2006—2015年,策划实施1—2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争取国家级较大课题10项,20—30项省级课题。2015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篇以上,力争《SCI》《EI》、《ISTP》索引20篇,争取校外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

   6.到2005年,文、理科学报成为陕西省优秀期刊。《西部论坛》公开发行。

   到2015年,文、理科学报成为国家核心期刊。

   7.实验室建设

   到2005年,更新、完善现有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新建新上专业的实验室,同时大力发展和新建一批受益专业多、现代化程度高、投资效益好的中心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1O个、语言实验室6套、分析测试中心和计算机教学网络等)。使其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发展相配套,并达到专业建设的标准。建成院级重点实验室3个,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到 2015年,在所有专业实验室齐备的基础上,建成院级重点实验室8个,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

   8.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005年按生均标准(含成教学生)5000元计共6000万元,2015年按生均(含成教学生)8000元计共1.3亿元。

   9.藏书量:按生均180册的标准,2005年应为180万册,2015年应为270万册,建立图书情报网络和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等其它形式图书资料占有量,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10.教学人员结构(校本部)

教学人员结构表:

人员结构

2005年应达到

2015年应达到

学生总数

10000

15000

教职工总数

1100

1500

其中:教学人员

720

940

教辅人员

290

440

职  员

90

120

教学人员中:教授

70

180

副教授

220

380

博  士

70

180

硕  士

360

570

员生比

1:9

1:10

师生比

1:14

1:16

高职比

40%

60%

高学历比

60%

80%

11.主要校舍建筑面积:

项目

99年国家生均面积标准(平方米)

应达面积(平方米)

2005年

(10000学生)

2015年

(15000学生)

教室

2.37

2.37万

3.6万

图书馆

2.03

2.03万

3万

实验、实习工厂

5.26

5.26万

7.89万

风雨操场

1.06

1.06万

1.59万

会  堂

0.48

0.48万

0.72万

学生宿舍

6.57

6.57万

9.7万

学生食堂

1.30

1.30万

1.95万

校行政用房

0.95

0.95万

1.43万

系行政用房

1.27

1.27万

1.9万

教工食堂

0.24

0.24万

0.36万

校舍总面积:按生均标准24.26平方米计,2005年24万平方米,2015年应为36万平方米。

12.校园占地面积:到2005年达到800亩左右,到2015年达到1000亩左右。

13.建设经费投入

校舍造价1000元/平方米

项目

2005年应投入

(亿元)

2015年应投入

(亿元)

征地费

0.5(500亩)

0.4(200亩)

校舍建设费

0.9

0.9

教学仪器设备费

0.45

0.7

图书资料费(每册20元)

0.26

0.18

合   计

2.11

2.18

   14.在“十五”期间,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改校名,以利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15.职工收入

   2005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20年,人均年收入10万元。

   三、“十五”行动计划——十大工程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先导工程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更是我院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先导。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地、卓有成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我们这个地处内陆省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院校来说,更具有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2.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总结反思我院办学25年来的经验教训,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摒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主动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树立以发展为主题,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统一协调的全面发展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全面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树立敢于冒尖、敢于竞争、敢于为人先的创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管理服务观念;树立发展自己特色,在若干学科领域实现人无我有、人弱我强、人有我优的特色办学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和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后勤社会化的观念;树立教学改革是核心、体制改革是关键、改革是动力的观念;树立以“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宝鸡文理学院发展”为标准的价值观念;树立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的观念等等新的教育理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3.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人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围绕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在院报、学报开辟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专栏(或增刊),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党委和各系(部)中心学习组要把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列入学习讨论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带动全院的大讨论,从而不断促进我院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使我院的改革和发展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

   4.通过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我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增强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机遇意识、特色意识和改革发展意识,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二)“迎评促建”工程

   1.接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我院“十五”期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全院高度重视,数年如一日,上下一心,层层负责,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完成。要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评建工作要以教育部《关于对高等师范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总原则,分段实施,全面建设。

   2.评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并坚持始终,要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个指标的内涵要求和外延的界定。随时掌握国家指标体系的调整变化情况,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对指标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要上下一致,以利统一实施。

   3.评建工作的核心是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从2001年开始,要大幅度增加硬件经费投入,力争在2003年前使各项硬件指标基本达到评估要求。在软指标中,要在全面完成2000年下达的评建任务的基础上,从2001年开始,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评建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从基础做起,各项指标一次达标,要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予以保证,特别是在奖惩方面给予充分体现。

   4.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建工作总体方案和阶段性计划。学院要及时研究、解决评建中的重大问题,评建工作的进展、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及其处理等应成为院务会议,尤其是教学工作例会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评建的各类规章制度,狠抓评建制度化建设。按院、系(处)两级做好评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5.要正确处理教学评估工作与日常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关系,以评估工作的各项要求作为平时教学管理工作的标准,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工作,减轻评建工作压力,保证评建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三)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1.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两课”建设,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不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2.本着“建设、改革、调整、发展”的原则,新建10至15个本科专业,调整现有专业布局,拓宽专业口径,突出专业特色,增强专业实力,建成2—3个在省内有优势、有特色、有影响的专业。

   3.积极落实《高等教育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注重课程的结构调整,建设100门有特色的优秀课程,在其基础上构建“宽基础,高素质、有特点,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

   4.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材,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保障实验课开出率,尽可能多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CAI课件教学,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5.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再创建几个以工科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基地。扩大基地辐射面,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使实习实践工作不断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推行学分制,尝试走读制。给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方面的主动权,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继续推行辅修课程和浮动学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重奖;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对在上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和发表优秀论文的学生予以重奖;继续探索新的学习成绩考核制度,完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试题库,使考核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7.加强教学研究。加大教学研究投入,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对己有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整合、集成和深化,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实践;创刊《教学研究》杂志,培养教学研究人才,将教学研究、教学成果与职称晋升挂钩。

   8.加强教学管理,完善竞争激励制度。制订和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西区和院外教学点),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订和实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托校园网络,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选拔优秀教学人才,在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以更多的倾斜。

   9.定期举行老年教师示范教学、中年教师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并分别设立“教坛红烛”、“教坛中坚”、“教坛新秀”奖。

   10.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实施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学生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一是逐年扩大招生面向,严把生源质量关,做到择优录取。二是要高度重视各类统考、测试、竞赛和评估,积极争取好的成绩,实行重奖,以点带面,从而扩大对外影响。三是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培养、统考课程与非统考课程、英语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要有所侧重,兼顾其余,不可偏废。

   11.坚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为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宗旨。每年对全省乃至全国人才市场进行专门调研,做出科学的人才供需分析报告,同时,坚持对毕业生实行质量跟踪调查,为我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四)师资建设工程

按照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要求,建设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能胜任新世纪初期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1.在稳定人才方面,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在人才管理方面制订并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宝鸡文理学院的发展”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在科研政策方面,千方百计鼓励和支持教师“敢于冒尖,敢于竞争,敢于为人先”,为宝鸡文理学院争名争利。

①建立院内特聘教授岗位,教学、科研重点岗位、重要岗位,对上岗人员按教改、科研项目提供10—25万元项目启动费。

②对任期内完成工作任务的高级职务教师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高级职务教师实行职务,学历津贴制度。

   ③在现有课时津贴的基础上,逐年提高津贴比例。对教学效果好、质量高的教师实行优质优酬奖励。

   ④改善教授、博士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为其配备电脑。

⑤狠抓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力争在5年内使40岁以下的教师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班学历,选派一批35—45岁的业务骨干到国内重点大学培养提高,力争达到博士水平。此外,对刚毕业的本科教师,要明确指导教师,制订培训计划,使其在两年内系统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承担讲课任务,3年内专业课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⑥对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的教师分别一次性奖励2000元和3000元,提供科研启动费10000元和20000元,按科研项目进行申报。

   ⑦到2005年,使教学人员的人均收入力争达到4万元。教授、博士人均收入力争达到6万元。

   2.在培养和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使我院教师队伍在“十五”期间整体质量和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①聘请10—15名博士、硕士生导师为我院兼职教授;引进和培养硕士生导师10名左右。

   对于引进的博士生导师,提供13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一次性提供2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

   对于引进的硕士生导师,提供13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一次性提供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

   对于聘请的兼职教授,凡在我院兼职带博士生、硕士生,

其兼职聘金不少于其工资的2倍。

   ②力争引进、培养博士生70名,引进、培养硕士生80名以上。

   对于引进、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提供13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一次性提供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

   对于引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提供60平方米以上住房1套;经过一年试用考核合格后,列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梯队;对考核优秀者,一次性提供1 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并按科研项目进行申报。

     (五)学科建设工程

   1,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全院的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在客观分析己有学科基础和建设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重点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突出特色,实现在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研究生教育上的突破,以研究生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2.学科建设目标

   ①建成院级重点学科10个,力争省级重点学科3个,切实抓好重点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使每个层次上的重点学科都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②到2002年,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争取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地理学和基础数学等四个硕士学位点,到2004年争取增设2—3个硕士学位点。

   3.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①建立健全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加大重点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每年争取达到100万元。

   ②培养选拔10名业务拔尖人才、2 0名学科带头人、30名学术带头人和40 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形成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③培养选拔10—15名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组成10个左右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和领域应具有特色和优势。

   ④围绕优势研究方向,分阶段、有步骤的组建5—8个研究机构,通过研究机构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形成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影响的科研群体。

   ⑤采取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选拔确定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从而为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提供师资保证。

   ⑥重奖高层次科研成果,切实落实科研人员的待遇,实行学术津贴制度。

   ⑦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⑧积极参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发挥高校在地方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名度。

   ⑨建立校园教学网络与教育科研网等相联接,逐步实行网络教学和我院的远程教育工程。

   ⑩积极为学院学报创造条件,建立和健全来稿审阅制度。严把稿件录用关,努力提高办刊质量。

   (六)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1.积极组织科研力量,主动进行横向合作,策划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成果,经过再培育、包装、论证后,力争列入省政府和国家重大产业化计划。

   2.积极与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围绕高新区建设发展目标,在学院东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区。

   3.通过联合、合作、股份制的形式,大力支持教师的成果转化,从中送选经济效益较高的技术成果吸引社会资金,以学校为技术依托,以大学园区为基地,孵化,培育1—3项技术成果,形成具有广阔前景的产品。

     (七)管理创新工程

   l.要依法治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分级管理,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系和部门办学、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在管理中的作用。

   2.遵照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积极推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和干部任期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成建制的剥离。在干部管理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管理干部学习进修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职员工队伍建设上,充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3.扩大院内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个人实行高薪优酬。明确重点岗位、重要岗位、关键岗位,按岗按质分配,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在非教学与教学人员中向教师倾斜,在教学人员中向中青年教师倾斜,在各类人员中向骨干倾斜。

   4.后勤、产业全面推行社会化。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后勤产业由事业福利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形成市场驱动、科学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与我院教学、科研需要相适应的后勤、产业服务开发实体。具体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校内规范分离;第二步,巩固发展;第三步,融入社会。

   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增加后勤服务设施,改善后勤服务条件。

   5.建成校园管理网络,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八)空间拓展工程

   在今后的五年中,我院将全面启动“外拓空间、内挖潜力”的拓展计划,一方面加快东区的规划、建设速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对其重新布局、调整和改造,使教学、生活各区形成有机整体,以利人才的培养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1.东区建设

   ①我院东区800亩地将划分为教学区、科技园、生活区等三部分,教学区和科技园用地500亩左右,分为教学实验块、学生活动块和科技园块;生活区分为学生生活块和教职工住宅块。

   ②东区主要基建项目有: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工厂用房2.6万平方米,图书楼1万平方米,科技大厦2万平方米,风雨操场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6000平方米,并建成公共体育场和专用体育场。适当建设教职工住房。

   ③学生吃、住实现社会化。

   ④力争2001年上半年完成东区整体建设规划,2001年底办完新征土地的一切手续,并开始建设,力争2003年第一批学生进驻东区,2005年完成1.4亿元左右的基本建设投入。

   2.现校区改造

   2001年提出现校区。东区、新村即整个校区布局调整方案,2002—2003年按照总体布局方案进行调整。调整的同时,对现校区的水。电、暖等管网及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更新;对主要建筑物按照重新确定的使用方向进行全面改造和维修;对现有教学设备进行调整、充实。

(九)文明建设工程

   1.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确保杜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确保学院的稳定。

   2.转变机关作风,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干部管理和教育,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敬教师”和干部就是服务、就是奉献的意识。

   3.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狠抓职业道德建设。二是积极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治安保卫工作。三是教学现区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要在1—2年内达到全面美化,东区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新校区的绿化用地,按照“边建设边绿化美化”的原则,一次到位。四是在新建的东区开辟教职工。大学生活动场地,增设离退休教职工娱乐场所。五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在“十五”期间,把整个校区(包括东区和新村)建成市级卫生校园、市级园林式校园和省级“文明校园”。

   4.进一步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努力提高教职工收入。一是通过集资建房、购买商品房等形式,使人均住宅面积力争达到30平方米以上。二是在我院事业发展的同时,较大幅度提高教职工收入,到2005年教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十)对外宣传工程

   1.要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外宣传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全院所有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并将对外宣传工作与本单位工作相结合,使对外宣传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的管理运作新体制。增加对外宣传工作经费项目。

   2.在办好院内新闻媒体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新闻媒体宣传学院。要尽快在英特网和教育科研网上建立我院网站,扩大宣传面。

   3.在招生面向、毕业生就业和抢占较大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等方面,提高学院的声誉。

   4.发挥各地校友会、特别是省外校友会的宣传作用,挖掘各地校友会在宣传母校方面的巨大潜能。

   5.在横向联合、国际交流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一是努力办好院外教学点,从而不断扩大学院影响。二是加强同兄弟院校的合作。通过联合招研究生、聘请兼职教授,派骨干教师外出访问、合作从事科学研究,不断延伸学院触角,扩大学院影响。三是继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除互访。互派留学人员外,要将交流办学经验、合作办学、开展学术活动、培训教师和吸引外资等作为工作重心,促使我院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有质的飞跃。四是加强同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伴随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当地经济建设的腾飞,我院的声誉得以不断提高,影响也会与日俱增。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宝鸡文理学院信息公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