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信息公开网
 首页 | 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 | 财务资产及收费 | 人事师资 | 教学质量 | 学生管理服务 | 学风建设 | 学位学科 | 对外交流与合作 | 其他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基本信息>>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正文
宝鸡文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2015-12-20 11:44  

建校40多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院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教职工的收入及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学院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远景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和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还相对滞后、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明显不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任重道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等,这对学院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陕”、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我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学院的远景发展目标,特制定《宝鸡文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

⒈办学类型定位: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具有一定科研优势的教学型大学。

⒉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⒊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宝鸡,服务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使学院成为陕西基础教育、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4.学科建设定位:建设一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和省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群体

二、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

㈠办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抢抓历史机遇,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发展意识、特色精品意识、机遇忧患意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㈡发展战略

⒈质量立校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提高质量是高校永恒的追求。要始终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树立多层性、发展性和特色化的教育质量观;确立“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科研质量,不断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质量目标;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实施营造质量提升氛围、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构建学院质量文化的质量战略对策;强化质量意识,规范质量标准,使学院整体教育质量长期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实现学院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人才强校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按照“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改善为取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运用“机制引才,制度用才,培育优才,环境留才”的人才队伍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拔尖人才、团队建设与人才群体的关系,人才的短期工作绩效与长期作用的关系,行政管理权力与专家学术权力的关系,人才的自我发展与学院发展的关系,才稳定与流动、保护与竞争的关系。建立人才高地,造就学术名师,注重人文关怀和专业引领,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对学院的贡献率,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⒊特色兴校

特色办学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高校实力和社会荣誉的决定性因素。学院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以“继承、凝炼、培育、发展”的特色发展方针为指导,按照“以办学理念特色的设计为先导,以学科建设特色的培育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特色的发展为重点,以局部特色的培育促进整体特色的发展为目标”的特色发展思路,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特色发展原则,有效继承、凝练和发扬特色;扬长避短,选择和扶持特色;与时俱进,培育和创造特色;不断借鉴、整合和发展特色,强化教师教育研究,加强周秦文化研究、太白山中草药的开发及利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防、区域经济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学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地位。

⒋服务地方

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赢得机遇、加快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要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服务方针,紧紧围绕“科教强省”“科教兴市”的地方发展战略,强化区域服务意识,利用区位优势和智力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贴近地方发展实际设立科研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活动,积极与地方建立共生共荣的关系,使学院发展的优势得以延伸、彰显, 生存与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不断提高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三、办学模式和奋斗目标

办学模式

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奋斗目标

⒈完成两大历史任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达到良好标准;申报并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⒉到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㈢具体目标

⒈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品德优、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大学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数学建模、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等成绩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社会满意程度较高。

⒉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生师比达到17:1以内,力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50%以上,副教授以上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左右;培养和引进20——30名硕士生导师,力争获得3——5名省级拔尖人才、2——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3.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提升我院学术水平和学科竞争力。将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建成我省有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获批1-3个省级重点学科;获得5-10项国家级研究项目、40项省部级项目;获得20项省部级成果奖、10-15项专利科技成果,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⒋专业和课程建设

建成一批数量稳定、结构合理、质量良好,与地方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本科专业。建设5个院级示范专业,力争再建成2个省级名牌专业;获得8项省级教改项目、8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为重点,建设内容科学、方法先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实践教学精神的课程体系。建设25门院级精品课程、20——25门双语课程,院级重点课程达到100门左右,力争再建成2——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⒌实践教学

建立目标明确、师资优良、设施齐备、环节完整、管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质量评价标准明确;各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5%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比例的70%以上;力争再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生均实验、实习用房5.74以上,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500元以上。

⒍图书情报资料

建设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复合型地方高校图书资料中心。生均图书资料不低于100册,印刷型报刊数量达到2000种以上、电子图书入藏量达到70万种,建成包括电子期刊在内的3——5个大型数据库。

以特色栏目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自然科学版力争成为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版进入“双效期刊”。《西部论坛》继续坚持为西部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力争成为公开出版物。

⒎办学规模

保持适度发展速度,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留学生、硕士研究生达到200人左右,成教生达到6700人左右。

⒏后勤改革

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保证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形成市场驱动、自主经营、管理科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后勤服务实体,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能。

⒐校园基本建设

以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完善校园建筑设施功能,提高学院绿化、美化层次,建设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新增工程建筑面积74000㎡

⒑办学效益

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扩大学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影响力。年收入稳步提高,经费自给率达到70%-80%左右,2010年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力争达到5万元,高层次人才人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

四、主要措施

㈠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

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二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以育人为根本,陶冶学生的品德,拓展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四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始终坚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性、多样性、创新性和社会适应性,在全院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导向教学,教师认真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的良好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持续提高。

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密切与各级政府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完善“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推行以系(部)为办学主体、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职责明确、服务教学、精干高效、师生满意的管理机构;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事分配制度;发挥工会、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强化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进程。

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复合型、通识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完善学分制、实行主辅修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发展计划。健全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模式,构建系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着力加强教学研究,培育高层次教学成果。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保证硬件,强化软件;突出重点,全面达标”的评建工作总体思路,切实增强评建意识,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达到良好标准。

㈣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切实将学科建设放在学院各项事业的核心和龙头地位来抓,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着力抓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文艺学、区域经济学、凝聚态物理学、植物化学院级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为引擎带动其它学科协调发展。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等有效办法,加强对学科梯队的建设力度,优化学科梯队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学科带头人力量。抓好“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和“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植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周秦文化等10个研究所的科研平台建设,使其成为重点学科产生重大成果的重要支撑。精心组织申报科研项目,通过捆绑和集成,组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大型科研项目,鼓励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力争出科研精品和高层次成果,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争取获得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奖项。创新学科建设机制,通过为地方服务,紧扣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衍生学科生长点,形成学科优势,培育学科特色,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科建设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

㈤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善教师队伍数量结构,优化教师队伍质量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师资培训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拓展教师与科研人员国内外进修提高、访问讲学的渠道。修订和完善津贴分配方案,完善教学、科研人员的业绩考评方法,稳定和提高教师待遇

增强管理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效率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科学管理素质、决策水平与管理能力。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任期目标,严格考核,构建以业绩为主、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强化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牢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主动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㈥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加大学生思想政治、诚信、心理健康、遵纪守法教育和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积极拓宽和充分利用院内外各种资助渠道,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的帮困政策体系,扩大资助面。面对日趋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工作,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面向西部就业、省外就业作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狠抓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系、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㈦建设先进校园文化

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创新,增强校园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大力宣传和弘扬我院“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和“学勤、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师生员工自强荣校,成人成才。积极开多层次、全方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凸现校园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氛围。

㈧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优化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强化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服务和贡献求得更大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后勤产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和功能。

㈨完善校园基本建设

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新校区实验楼、学生公寓等二期工程建设。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创造条件,争取新校区住宅建设,不断改善教职工居住环境。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功能,建设一个既能满足当代发展需要,又能造福于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㈩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意识,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做好学院的安全稳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安全稳定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放在同等位置,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健全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处理校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和完善安全稳定目标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新校区安全工作为重点,加强两校区防火、防盗及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校园安全稳定的防控能力,努力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十一)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总支和党支部建设,切实加强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廉洁自律的意识,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思想防线。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工作。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两课”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继续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宝鸡文理学院信息公开网